中国有一个词叫危机。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却总在一起出现。
销量下降、市场份额连续萎缩、比亚迪利润惨跌至一成、自主品牌不可谓不“危”。
但我们从“危”中看到更多的是“机”。网友对自主品牌的支持、长城汽车的逆势上扬、奇瑞、比亚迪从盲目追求销量中的“警醒”、上汽荣威重塑自主品牌中高端的自信……
“车市放缓是一件好事,”汽车专家张志勇说:“趁“刺刀”尚未见红,如何从根本上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,是真正值得思考的事情。”
山寨仿冒等四大关键词打了自主品牌一记“耳光”
近期,网易汽车也在网友中进行了一个自主品牌购买意愿调查。在这份由4765名网友进行的调查中,我们发现,广大网友提到自主品牌能联想起的关键词中,山寨仿冒、价格便宜、做工差、技术落后分列前四位。
同时,有61.6%的网友认为,自主品牌乘用车这两年有一些进步,但核心技术没什么突破。
在谈及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,91.6%的网友高度一致地选择了价格,而品质则始终是最大的劣势。这对于高喊了多年自主创新的自主品牌无疑是一种悲哀。
不过,令每一个真正关心自主品牌成长的人欣慰的是,在参加调查的近5000名网友中,19.5%的网友已经是自主品牌的车主。49.1%的网友都有意向购买自主品牌汽车。
而且,参与的网友在回答“如果合资品牌进一步推出4-7万元产品,您还会考虑自主品牌乘用车吗?”这一问题时,27.2%的网友表示会选择自主品牌,40.7%的网友尽管选择了不一定,会根据具体车型而定,那这至少表示愿意给自主品牌车型一个机会。
汽车专家张志勇表示,从国际上来看,韩国人都是坐韩国车、日本人坐日本车、美国人坐波音、欧洲人坐空客。但在中国,合资品牌占据了乘用车70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中国人给予了合资品牌最大的宽容,但中国的汽车工业始终还是要靠我们的自主品牌。
从上述这份调查中,我们看到,中国的网友在等待,等待自主品牌崛起的一天。机会还在。一场自主品牌企业意图摘掉山寨仿冒、技术落户的帽子,觊觎中高端市场的集体突围之战已经打响。
向上走、向内走和向外走自主品牌三大突围路径
在“保卫自主品牌”系列报道的调查中,我们采访了大量的自主品牌企业,无论是抗跌派的奇瑞、上海汽车,失意派的比亚迪、华晨,还是逆势上扬的长城、江淮,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共同点:改变过去低质低价的“双低策略”向上走,一洗中高级车市场多年来几乎“全军覆灭”的耻辱;改变过去只局限在国内市场的“窝里斗”,开始具备实力走出国门,与国际汽车巨头在更大的舞台上一较高下;改变过去一味追求销量、产能,向内走,真正拿出一两款精品车型,在发动机、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。
向上走再战中高端
“只有中高端汽车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汽车研发实力,只有中高端品牌才有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品牌进行竞争。”这是奇瑞掌门人尹同跃在奇瑞中高端轿车品牌发布会上的开场白。
事实上,觊觎中高端汽车市场的显然并不仅仅是奇瑞,站稳中高端市场称为所有自主品牌企业的梦想,并不为过,并作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:吉利的帝豪、上汽的荣威、江淮的宾悦等等。
但市场是残酷的。瑞麒真正的高端自主车型G5正式上市以来,累计销量还不到2500辆。江淮宾悦至今尚未实现盈利。
如果要选出一款在中高端车市占有一席之地的自主品牌,估计只有上海汽车了。
上海汽车2006年收购罗孚核心知识产权后,上海汽车随即宣布改名荣威并进入中国中高端车市场。首款中高端车型荣威750自2007年3月上市短短9个月时间,当年销量就达17000台,月均销量近2000台,在V6这一中高端细分市场上牢牢把住三甲的位置。
荣威系列随后推出了更贴近主流的产品550、350,上海汽车自主品牌迅速积累了品牌知名度,逐渐在中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。过去 5年上海汽车年复合增长率 101.8%,一度被看作是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希望。
不过,今年车市滞胀,上海汽车几乎翻番的增长也宣告止步。以曾经创造了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场销量神话的荣威550为例,该车目前每个月虽然在4000台左右,今年上半年累计2.2万辆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的4.8万辆还是降幅很大。
“550销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太慢了,很少有一款车能够持续三年不更新。”一位上汽荣威的经销商如此表示。
上海汽车一内部人士表示,一款自主品牌车型要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,是产品、营销和服务的体系工程。为了打破过去人们对自主品牌低质低价的固有印象,上汽荣威自上市以来,不仅不断提出新的行业标准,比如3年10万公里,即将发布的“宅捷修”等待;同时,在合资品牌车型大幅降价的压力下,上汽荣威并没有因为过于追求销量而大幅降价。
该人士认为,公司内部不是不关心销量,不过比销量更重要的,是整体的品牌价值和这种冲击中高端市场的模式探索。
据了解,在研发方面,上汽荣威近年来形成了“上海主导、全球联动”的创新运作模式,鉴于国内欧洲车市场那个占据主流的现状,英国设计、中国制造使产品设计始终与国际接轨。MG6在英国上市,也是从高端做起的另一种积极的尝试。
至于谈及的产品更新换代问题,该人士透露,2012款荣威550刚刚上市,二十多项配置进行了升级。同时,在后续产品规划中,十二五期间将有4款全新产品和5款中期改型产品集中投放市场,并配备以NLE、SGE、DCT、SCM、M1X等核心动力总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高科技装备,产品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。
如何尽快得从单纯的“拿来主义”真正消化吸收、再创新,是上汽荣威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手续产品能否给出答案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向外走战略性出口意味明显
盘点奇瑞、江淮、长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表现,有一点很突出,那就是出口增长迅猛。
根据奇瑞公司的内部数据,该公司6月海外市场销售16577辆,同比激增105.8%,创历史新高。今年上半年,海外市场累计销售71826辆,同比增幅高达88.5%。
江淮汽车日前发布公告称,公司6月份汽车及底盘出口7500辆,同比大增467.75%;上半年累计出口量达3.55万辆,同比增长了254.97%。江淮汽车可以说是国内自主品牌出口增幅最大的企业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也显示,今年上半年汽车企业出口38.11万辆,同比增长56.99%。中汽协甚至认为,全年有望超过历史最高点2008年的64.4万辆,创历史新高。
巧合的是,上半年出口最多的五家整车企业均是自主品牌企业,它们依次是奇瑞、长安、江淮、长城与东风。
“出口已经成为自主品牌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战略。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表示,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战略性出口而非投机性出口的意味越来越明显。
表现一:模式突破。在巴西圣保罗州斥资4亿建厂。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表示,销量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,在巴西圣保罗州斥资4亿建厂才是奇瑞国际化步伐的里程碑。因为奇瑞之前在海外的12个生产基地都只是装配厂,而巴西工厂将成为一家拥有完整的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总装生产线的真正的汽车制造厂。同时,江淮将与巴西大型汽车经销商SHB斥资6亿美元,在里约热内卢合资建厂。
表现二:销量突破。在十二五末,江淮海外市场将实现销售各类汽车32万辆,这一数字将占到公司总销量的20%。
表现三:主销车型突破。在奇瑞最畅销的出口车型中,瑞虎占据了主流。长城的出口车型中,哈弗H以13815万辆成为长城出口之冠,腾翼C30以2723辆紧随其后。并不是很多人所谓的都是一些很廉价的车型在出口。
不过,目前自主品牌出口还主要集中在印尼、越南等发展中国家。何时能够真正撬开欧美发达国家的门槛,那时,自主品牌出口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。有消息称,江淮汽车已经启动了针对西欧、北美市场的技术储备、认证等工作。
向内走谋求核心技术话语权
无论是向上走还是向外走,产品的品质是最根本的。
多年来,中国一直奉行“市场换技术”的战略。但三十年过去了,结果呢?正如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志洪所说:“过去30年里,通过合资缩短了自己做汽车的时间,少走了一些弯路,但我们拿市场换技术并没有完全换来,1800万辆的产销,在汽车核心技术上我们少有作为。”
谢志洪表示,“实际上我们车企都是打工仔,赚一点辛苦钱。核心技术方面和别人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。如果再不牢牢把握机会,我们上一代人是打工仔、这一代人是,下一代人依然是。”
一位自主品牌企业的老总也曾经感慨过:“发动机是日本的,变速箱是德国的,甚至连一根电源线也是国外的,怎么称得上是自主?”
不过,这一现状正在改变。
为了摘掉山寨仿冒、技术落后的帽子,奇瑞汽车一位研发方面的负责人向网易汽车表示,奇瑞的发动机现在不仅自用,而且最近一家国外企业也希望从奇瑞购买技术。另外,奇瑞最近开发了技术难度更高的六速自动变速箱,同时为了适应较小的车型,所以,我们的产品体积更小。目前,从最小的车到最大的车,前置前驱和前置后驱都能够匹配奇瑞自己研发的自动变速箱。
事实上,广大网友颇为诟病的自主品牌产品做工差这一问题,自主品牌企业也已经意识到。吉利帝豪可以说是做工提升的一个典范。记得这辆车上市之初媒体试驾环节,不少媒体记者都会提到一句话,做工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。
网易汽车曾经参观了该车的制造工厂,冲压、焊接车间处处可见现代化装备。该车的冲压生产车间采用了瑞典ABB公司的工业机器人,整体冲压成型,强化了车身的整体性,11台助力机械手配合装配人员,使装配过程合理有序、精确可靠,电动拧紧工具,扭矩精度达到±2%,角精度达到±1%,可以达到免复检的要求。
吉利汽车方面也表示,目前吉利已完成5个产品技术平台、15个产品平台的产品开发体系建设,曾创造填补世界汽车安全技术空白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技术。专利方面,截至2010年,吉利共申请了3464项专利。
另外,深圳比亚迪?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了政府部门的审核,首款车型即将上市;广汽从奔驰挖来了其首席造型设计师张帆;长城汽车研究院里到处可见外国专家;吉利甚至把沃尔沃收入囊中。
我们注意到,近期,越来越多的合资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自主品牌产品,比如理念、启辰等等。张志勇表示,我们支持合资公司推出自主品牌的尝试,但前提是要搞清楚自主的概念。如果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外资公司手里,或者仅仅把一些落后的技术拿来,在原有外资车型上加以改进,那合资自主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。
苏晖认为,自主品牌的突围不可能一蹴而就,这可能需要8-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,会有优胜劣汰。但坚持下来了,就一定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和未来。这也是中国汽车的未来。